其它推荐信息
李崇佼擅长常见病、多发病及多种疑难杂症的PET/CT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多模态影像诊断与治疗研究。
发布时间:2024-08-13 浏览量:1875
何勇,核医学科主任、PET中心主任、核医学教研室主任、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负责人。
发布时间:2024-08-13 浏览量:1052
一部分它就是PET/CT的CT部分,但是通常来说,我们会把这个CT的剂量往下降,一般来说会用低剂量CT,因为它扫描的范围比较大
发布时间:2021-05-17 浏览量:1185
在广州PET-CT机器中,只有中山大学中山六院PET-CT与其中二三家是128排最先进的机器,其他医院目前用的机器都是64排或32排的传统机器,128排的PETCT对于肿瘤的排查更准确更直接。但由于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检查一般不对外,而且每次的检查都要排队差不多一个月,所以很多病人选择同样机器的中山六院PETCT检查,因为中山六院的PETCT检查自今年开始就对外,所以中山大学八所医院的病人与其他医院的病人,为了更准确排查肿瘤都选择这个机器。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2781
PET/MR(派特-核磁)是集分子影像技术(PET)和核磁共振影像技术(MR)为一体的全新大型设备。它是将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分子成像功能与MR(核磁共振成像)卓越的软组织对比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0-06-21 浏览量:656
PET-CT代谢增高是什么意思?PET-CT高代谢就是癌症吗?PET-CT检查是一种很好的检查癌症的方式,它是通过人体代谢的特点来反应出肿瘤情况。但是你了解PET-CT检查原理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PET-CT代谢增高是什么意思?PET-CT高代谢就是癌症吗?
发布时间:2020-06-07 浏览量:2046
春节期间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宴席不断,都是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还会熬夜打打牌、唱唱歌,这种生活往往还会持续十几天,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很危险,饮食不规律、作息时间不规律、烟酒不断等都会诱发癌症。建议节后很好检
发布时间:2020-03-19 浏览量:1302
肿瘤是目前最能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虽然很多肿瘤都有比较系统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手术结合放化疗、中医治疗等方法来延缓生命,但是事实上仍有1/2患者出现亚临床隐性转移,90%的患者在五年内死亡于复发和转移。因此
发布时间:2020-02-18 浏览量:1293
随着PETCT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作为高级的体检设备,PETCT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那么PETCT都可以检查出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0-02-16 浏览量:1828
管一晖: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枫林校区)。长期从事核医学专业,曾于1995年英国MIDDLESEX医院进修核医学,以PET/CT的临床应用、神经核医学、核医学质控、计算机图像处理等为专业特长。
发布时间:2020-02-14 浏览量:25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成立于1998年,为国家卫生部核准国内首批引进PET设备的单位,复旦大学博士点。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充满活力的医技队伍。目前已经形成一支拥有1名博士后、13位博士、2位硕士的员工队伍。目前高级职称4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中共党员13名,在编职工20人。
发布时间:2020-02-14 浏览量:474
除了用于肿瘤筛查,PET-CT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PET-CT检查结合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可明确冠心病病变,血管、心脏结构变化、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活力和心功能等,这样一来能为早期心脑血管疾病提供预警
发布时间:2020-02-13 浏览量:148
随着儿童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PETCT检查尤其是对低龄儿童所致的辐射危害已越来越受到患者家属医疗机构和国际社会的关注。而在PETCT诊疗领域,迄今还没有统一的CT扫描方法的指南。考虑到儿童更易受电离辐射的影响,在最短时间内和最小暴露剂量条件下提供具有诊断质量的图像十分必要。
发布时间:2020-02-10 浏览量:1265
体检发现CEA、CA199、AFP这样的肿瘤标志物高了,就要考虑查查PET CT了。
发布时间:2020-01-30 浏览量:1526
不少人认为肺癌就是肺癌,还分什么类型。其实这是极其严重错误观念,肺癌治疗需要根据肺癌分型才可确定对症的治疗方案。
发布时间:2020-01-24 浏览量:1818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占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发布时间:2020-01-20 浏览量:2107
癌症做PET/CT检查可以发现很多东西,那多久查一次PET/CT比较合适呢?
发布时间:2019-12-22 浏览量:819
随着PET-CT逐渐被大众熟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用PET-CT检查筛查肿瘤。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选择PET-CT呢?PET-CT主要有什么优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发布时间:2019-12-22 浏览量:1692
对于PETCT检查而言,可能有些朋友通过医生口中或是媒体等渠道听说过有这么一项检查,但是可能并不知道PETCT检查是做什么用的,甚至会觉得PETCT检查不会有什么作用。
发布时间:2019-12-01 浏览量:1538
人们对于癌症总是充满着惊惧,但是其实肿瘤也分良性和恶性,因此准确的鉴别肿瘤良恶性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为后期的治疗方案提供建议,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有很大差别。那么PETCT可否判断肿瘤是否呈良性呢?
发布时间:2019-12-01 浏览量:609
做派特CT检查疾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做派特CT检查的时间也不一样,具体时间会有医生通知患者。
发布时间:2019-11-06 浏览量:1091
现在医生们都提倡做防癌体检,这样可以发现早期肿瘤,对于肿瘤治疗非常有用,能提高病人的生存率。防癌体检项目繁多,PET-CT检查最昂贵,但是选择的人却不少。,而更多的医生认为可以考虑,因为这项检查毕竟准确性高。那到底错还是不错?
发布时间:2019-11-03 浏览量:2001
大家都说这个PETCT能查全身癌症,查的人也挺多的。我想问问是不是真的所有器官都能检查到?我要查一下我身上有没有癌症,可不想花了钱,却做了个作用不大的检查。
发布时间:2019-09-03 浏览量:2169
要说道体检,不得不提的是PETCT检查。PETCT检查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与其他普通检查相比有许多的突出优势,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做PETCT检查的人越来越多。那么,PETCT检查一次多少钱?
发布时间:2019-08-20 浏览量:921
PETCT配置越来越普及,因为PETCT检查具有CT、核磁等普通检查设备不可比拟的优势。PETCT检查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在临床诊断上面,派特CT以其特有的早期、快速、无创诊断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派特CT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也早已不是一个初级话题。
发布时间:2019-07-04 浏览量:1211
PET/MR未来的发展技术优势。我们都知道PET-CT,PET-CT因为其在肿瘤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果。现在医学发展,不止PET/CT,PET/MR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发布时间:2019-07-01 浏览量:1544
PET-CT对制订具体的癌症治疗方案,有着很重要作用。在医院接受PET-CT检查,能使30%的肿瘤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使20%的患者改变放疗方案,从根治放疗变为姑息放疗,为患者减轻了很大的痛苦,节省了大量的治疗资金。
发布时间:2019-05-03 浏览量:2005
黑色素瘤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过去一部《非诚勿扰2》,里面就有主人公得了黑色素瘤,这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色素性皮肤病
发布时间:2018-11-12 浏览量:1289
鼻咽癌是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高发区分布在我国南方及部分东南亚国家。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现代影像学和放疗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原发鼻咽癌病例,甚至部分复发病例均能得到治愈。那么PET-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有哪些呢?
发布时间:2018-10-09 浏览量:838
有的人可能会说,癌症检查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即便是只有2%的概率,但是能发现癌症也是好的。然而,检测癌症有很多方法,比如医生最简单的问诊查体、CT、MRI、B超、肿瘤标记物检测等,这些检测中有很多是无创的。医学检查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筛查应该先从简单、经济和覆盖范围广的检测手段开始做起。
发布时间:2018-09-11 浏览量:1101
PETMR是集分子影像技术(PET)和核磁共振技术(MR)为一体的全新大型设备。可是很多患者都提出了质疑,拿PETCT与其比较,认为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差别,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下面我们就来唠一唠:1、无电离辐射损伤PETCT检查存在一
发布时间:2018-08-02 浏览量:739
PET-MR的优势高于PET-CT。PET-MR作为一种新型的用于检查肿瘤的仪器,其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了解。相较于PET-CT,它不仅辐射更低,而且准确率更高,具体参照下面。...
发布时间:2018-07-19 浏览量:1782
糖尿病患者做PETCT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控制血糖?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升高,如果血糖不控制,做了PETCT检查,会影响结果吗?小编告诉你:如果血糖升高,PETCT检查结果当然是会受到影响的,即可能不准确,间接了误导了专家对病情的判断。
发布时间:2018-07-16 浏览量:735